新冠肺炎風險預測是全球抗疫的關鍵。現有的新冠肺炎風險預測方法,大多側重於確診病例,然而,病例從症狀發作(如發燒、咳嗽等)到確診,平均有 4到5天的延遲,且該延遲具有空間差異。因此,新冠肺炎的發病(症狀發作)風險與確診病例具有不同的時空分佈,進行新冠肺炎發病風險預測對及時制訂防控措 施至關重要。
為此,團隊研發了擴展加權核密度估計(擴展WKDE)模型,用於預測14天內的新冠肺炎時空發病風險。該模型最初用於城市尺度的發病風險預測,以及 武漢封城降低中國其他城市新冠肺炎風險的效果評估。研究發現,武漢封城將中國其他城市的新冠肺炎發病風險峰值到達時間推遲了1-2天,同時降低了這些城市 的發病風險峰值。武漢封城將我國40%以上的城市發病風險降低了8%或以上,最高達21.3%,且封城前具有中度發病風險的地區風險降低最為明顯。
團隊進一步將擴展WKDE模型拓展至社區尺度的發病風險預測,並在香港進行應用。根據該模型的預測結果,團隊向香港政府提交了一系列報告,作為評估 新冠肺炎防控措施的參考。基於社區尺度的新冠肺炎發病風險預測結果,團隊研發了一項新冠肺炎疫苗分配的空間動態解決方案,可將疫苗精準分配到香港不同地區 和人群。
更多信息請聯繫史文中教授,電子郵件:lswzshi@polyu.edu.hk。
點選下列地區以顯示該地區的最新新冠肺炎病例與發病風險預測 [只供示範用]: